澳大利亞科學院華裔博士用大豆油制備出石墨烯膜材料
據中國僑網2017年2月3日訊 據澳大利亞《星島日報》報道,以兩名華裔和韓裔年輕博士為首的一個澳大利亞科研小組,研發出一種以日常生活中食用的大豆油來生產比鋼強硬200倍的納米材料石墨烯的方法,大幅減少商業化生產這種未來材料的成本。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澳大利亞科學院(CSIRO)華裔趙軍漢(音譯,Zhao Jun Han)說,這一制造石墨烯的方式,與世界上其他科學家研發出的方式相比,能更快和更便宜地生產出這種納米材料。
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趙軍漢博士說,這種方法可利用植物油等低成本原料,如將大豆油放在管式爐中加熱約30分鐘,大豆油會在鎳制成的金屬箔上分解成碳結構單元,然后迅速冷卻并在金屬箔表面形成石墨烯薄膜。
研究報告的另一位共同作者是韓裔博士徐東韓(音譯,Dong Han Seo),他向媒體展示出以新方式制造出來的石墨烯薄膜。
展示用大豆油制作出來的石墨烯薄膜(源自:澳大利亞《星島日報》)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世界上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納米材料——石墨烯,其發明者在2010年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石墨烯是“新材料之王”,只有一個原子層的厚度。可用于計算機、太陽能電池板、傳感器和醫療設備等多方面。科學家預言石墨烯極有可能掀起一場席卷全球的顛覆性新技術、新產業革命。
但到目前為止,各國科學家制造石墨烯的方法非常昂貴。許多制作這種材料的方法都需要真空高熱的條件和昂貴的制作原料,阻礙了石墨烯的商業化大規模生產。
澳大利亞科學家們的這一創新突破可能大大降低制作成本,將進一步擴大石墨烯的商業用途。
據專家介紹,使用大豆油來生產石墨烯,使用的是低成本的可再生資源,將石墨烯朝商業化生產更邁進一步,勢將引起全球關注。
趙軍漢博士透露,澳大利亞科學院正研究用石墨烯薄膜來改進目前的水濾過膜和替代太陽能發電光伏板中的包括黃金和白金等昂貴金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