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行業十三五規劃正編制 成就膜技術應用新藍海
時間:2015-11-3 作者:新聞
中國膜工業協會正在編制《中國膜行業“十三五”戰略發展規劃》,協會對于“十三五”產業發展規模設想是,“十三五”功能膜產值在“十二五”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年均增長20%左右。“十三五”末期,功能膜產值突破2500億元,出口實現100億元/年。在政策的利好下,我國膜行業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廣闊。
協會人士表示,“膜產業被國家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支持,膜產業迅速崛起。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發展循環經濟都給膜行業帶來很大的機遇,膜的重要作用正在為大家所逐步認知。”
協會對于“十三五”產業發展規模設想是,“十三五”功能膜產值在“十二五”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年均增長20%左右。“十三五”末期,功能膜產值突破 2500億元,出口實現100億元/年。期內將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在50至100億元的超級企業5個;10至50億元的大型企業10個;2至 10億元的優質企業20個。
目前,我國面臨淡水資源極度短缺、水環境嚴重污染的困局。膜法水處理技術具有出水水質高的特點,可滿足提高飲用水水質、提高污水排放水質、實現再生水回用、實現海水淡化的各類需求,可助中國脫離水資源困局。
膜法水處理技術已成為解決水資源、能源、環境以及傳統產業有關問題的常規技術。目前中國超過300個城市面臨水資源缺乏的危機,超過1億多人口渴求潔凈的水資源。中國人均水資源不足2200m3,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30%。與此同時,中國的水污染情況同樣令人憂心,數據顯示每年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 2400億。因此,護水、節水、治水和水回用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四大重點要素,而膜技術作為污水處理和回用的有效手段,有望描繪出水處理領域的“新藍圖”。
飲用水安全事故頻發,成就膜技術應用新藍海
2013年以來一系列與飲用水相關的事件頻繁發生,讓人們對飲用水的安全多了一份擔憂。我們認為大部分老百姓愿意多花一些錢,買到足夠安全可靠的飲用水,這一驅動力甚至遠超出政策要求帶來的影響,
人們對于安全飲用水的需求使得飲用水領域成了膜技術應用的藍海市場。《2015凈水行業藍皮書》上顯示,2015年水處理市場銷售量將達到789萬臺,銷售額將達到192億元,市場潛力巨大,膜技術憑借超強的過濾凈化功能倍受青睞。
2020年海灣地區海水淡化裝機將增加40%
由于經濟和人口迅速增長引起淡水需求急劇增加,或者出現地下水供應枯竭等現象,在阿聯酋、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等海灣國家海水淡化正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滿足迅速增長的淡水需要,GCC國家(海灣合作委員會)也將會繼續增加其海水淡化設施規模,預計到2020年該地區海水淡化項目總裝機將比目前增加近 40%。而反滲透膜技術因為它依賴化學制品而非靠熱能來達到海水淡化的目的,在GCC國家正變得越來越流行。
污水處理助力膜技術步入黃金期
即將落幕的“十二五”和剛剛發布不久的“水十條”對污水處理處置做了重點提及。隨著膜技術成本降低、水質標準提升、污水治理和再生水需求的增加,膜技術應用領域和規模將不斷提升。
治水市場擁有10萬億元的市場,在10萬億香饃饃不斷釋放誘人氣息之下,污水處理行業的上游產業——膜產業也將很快從政府治污運動中受益。研究測算,當 2015年市政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04億立方米/日時,需新增膜法水處理能力0.0253億立方米/日,對膜處理工程規模的需求規模將達到89億元。
有專業機構預計,“十二五”期間膜處理設備的市場空間就可達503億元。按照目前業內“我國膜產業自2010年起步入產值可觀的‘黃金十年’”的說法,在市場需求及產業政策的雙重推動下,我國膜產業仍將在未來五年內呈現高增長態勢。
隨著我國環保產業蓬勃發展,新型膜技術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發展的國際領先技術在相關應用領域備受矚目。這為膜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天地。
市場人士認為,在水處理膜突破發展的機遇中,從膜技術產業鏈—膜材料—膜組器—膜應用工程分析,具備整體膜產業鏈產品和服務的公司更具有競爭優勢。A股中津膜科技、碧水源等上市公司,涉及水處理膜等相關業務。(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膜行業十三五規劃正編制 成就膜技術應用新藍海
10月28日獲悉,中國膜工業協會正在編制《中國膜行業“十三五”戰略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根據已經確定的思路,膜行業“十三五”將實現產值翻番,水處理膜產品將取得明顯突破。協會人士表示,“膜產業被國家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支持,膜產業迅速崛起。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發展循環經濟都給膜行業帶來很大的機遇,膜的重要作用正在為大家所逐步認知。”
協會對于“十三五”產業發展規模設想是,“十三五”功能膜產值在“十二五”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年均增長20%左右。“十三五”末期,功能膜產值突破 2500億元,出口實現100億元/年。期內將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在50至100億元的超級企業5個;10至50億元的大型企業10個;2至 10億元的優質企業20個。
目前,我國面臨淡水資源極度短缺、水環境嚴重污染的困局。膜法水處理技術具有出水水質高的特點,可滿足提高飲用水水質、提高污水排放水質、實現再生水回用、實現海水淡化的各類需求,可助中國脫離水資源困局。
膜法水處理技術已成為解決水資源、能源、環境以及傳統產業有關問題的常規技術。目前中國超過300個城市面臨水資源缺乏的危機,超過1億多人口渴求潔凈的水資源。中國人均水資源不足2200m3,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30%。與此同時,中國的水污染情況同樣令人憂心,數據顯示每年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 2400億。因此,護水、節水、治水和水回用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四大重點要素,而膜技術作為污水處理和回用的有效手段,有望描繪出水處理領域的“新藍圖”。
飲用水安全事故頻發,成就膜技術應用新藍海
2013年以來一系列與飲用水相關的事件頻繁發生,讓人們對飲用水的安全多了一份擔憂。我們認為大部分老百姓愿意多花一些錢,買到足夠安全可靠的飲用水,這一驅動力甚至遠超出政策要求帶來的影響,
人們對于安全飲用水的需求使得飲用水領域成了膜技術應用的藍海市場。《2015凈水行業藍皮書》上顯示,2015年水處理市場銷售量將達到789萬臺,銷售額將達到192億元,市場潛力巨大,膜技術憑借超強的過濾凈化功能倍受青睞。
2020年海灣地區海水淡化裝機將增加40%
由于經濟和人口迅速增長引起淡水需求急劇增加,或者出現地下水供應枯竭等現象,在阿聯酋、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等海灣國家海水淡化正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滿足迅速增長的淡水需要,GCC國家(海灣合作委員會)也將會繼續增加其海水淡化設施規模,預計到2020年該地區海水淡化項目總裝機將比目前增加近 40%。而反滲透膜技術因為它依賴化學制品而非靠熱能來達到海水淡化的目的,在GCC國家正變得越來越流行。
污水處理助力膜技術步入黃金期
即將落幕的“十二五”和剛剛發布不久的“水十條”對污水處理處置做了重點提及。隨著膜技術成本降低、水質標準提升、污水治理和再生水需求的增加,膜技術應用領域和規模將不斷提升。
治水市場擁有10萬億元的市場,在10萬億香饃饃不斷釋放誘人氣息之下,污水處理行業的上游產業——膜產業也將很快從政府治污運動中受益。研究測算,當 2015年市政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04億立方米/日時,需新增膜法水處理能力0.0253億立方米/日,對膜處理工程規模的需求規模將達到89億元。
有專業機構預計,“十二五”期間膜處理設備的市場空間就可達503億元。按照目前業內“我國膜產業自2010年起步入產值可觀的‘黃金十年’”的說法,在市場需求及產業政策的雙重推動下,我國膜產業仍將在未來五年內呈現高增長態勢。
隨著我國環保產業蓬勃發展,新型膜技術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發展的國際領先技術在相關應用領域備受矚目。這為膜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天地。
市場人士認為,在水處理膜突破發展的機遇中,從膜技術產業鏈—膜材料—膜組器—膜應用工程分析,具備整體膜產業鏈產品和服務的公司更具有競爭優勢。A股中津膜科技、碧水源等上市公司,涉及水處理膜等相關業務。(來源:中國環保在線)